分形理论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芒德布罗几乎集一己之力创立的,分形现已成为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分形论认为,分形内部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应是整体的再现和相对缩影,人们可以通过认识部分来认识整体,但是分形元只是构成整体的单位。与整体相似,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整体,整体的复杂性远远大于分形元。
分形几何对传统几何产生巨大的补充:
(1)从整体上看,分形几何图形是处处不规则的。自然界中小到一片雪花,大到山川河流,从远距离观察,其形状都是极不规则的。
(2)然而近距离仔细观察,在不同尺度上,图形又极具规律性。上述的雪花和山川河流的形状,近距离观察会发现其局部形状又和整体形态相似,它们从整体到局部,都是自相似的。
而混沌理论的研究发现,一个定律的背后总是关联着一定的对称性,宇宙正是“随机”和“对称”相互竞争而形成的“自相似”系统。混沌学有关随机网的研究更加深了我们对世界不确定性的认识,随机网(下图)由扎斯拉夫斯基及其同事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在这类系统中,有序和混沌相互关联,处于某种确定和不确定的临界状态,可以构造出具有准对称性的弥漫于整个三维相空间的弱混沌网络结构。随机网结构的准规则性表明,混沌的出现是几种不同的对称性(比如转动对称性和平移对称性)之间的相互竞争而具有的普适性质,而我们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既是决定论又具有随机性的世界中。
分形与混沌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科学思想和方法的一个突破,分形与混沌理论中的结构自相似标念,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巨大冲击之下,迅速发展到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等方面,升华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论。它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它与近年来产生的耗散结构、突变论和协同学,在许多方面协调一致,又与系统论相辅相成,形成互补之态。
站在人类协同工作的组织形态角度思考,中国古代早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朴素“组织运作”的“分形思想”,因为如果个体的运作与组织协同不是相似而紧密相关的,那么也就不存在严谨的先后改造逻辑了。(《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现代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其孤立部分的总和,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只存在于其组成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整体具有其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新性质,从而揭示了宏观的整体规律。然而当我们仔细思考系统和个体的定义,将会发现“系统”是普遍的、绝对的,而“个体”是特殊的、相对的。
在新技术的帮助下,我们发现并描述了皮肤、脸、鼻孔、嘴、唇、眼睑,甚至牙齿之间的不同微生物群体的特征。而胃肠道,特别是大肠,是微生物种群存在最多的部位。超过 100万亿的微生物生活在黑暗并且几乎无氧的人类肠道环境中,如果把人的红细胞数目也包含在内的话,微生物的数量大约与人体所有细胞的总数相同。这意味着,人体或体表的细胞仅有10%实际上是属于人类的。如果算上人体的红细胞,这个数字可能接近50%。1000个肠道微生物种群含有超过700万个基因,或者说每一个人类基因对应360个肠道微生物基因。这意味着,只有不到1%人类微生物整合基因(所谓的"全基因组")实际上是来源于人类的!简单概括来说一个人的身体实际上是一个生态系统,并非人们想象的“完全单一的个体”。
另外,肠道直觉也可以和积极的肠道感觉有关,就像在一顿大餐后的良好感觉和满足感,或是胃部在完全放松状态下的快感。大脑对突显性事件的阈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早期生活的品质和类型、现在的情绪状态(越焦虑,突显性阈值就越低)、对身体感觉的警觉、许多情绪化时刻的回忆,这些回忆一生都在累积。但是记住,就来源于消化系统的信号而言,大多数时间你的突显系统都在无意识状态下运行。每天有数以万亿的感觉信号来源于肠道并在大脑突显网络中进行加工,然而大多数信息并没有引起你的注意。潜移默化之中,这些信息内容却渗透进入了你的潜意识。
站在肠道菌群的角度,中国做生意先一起吃饭就非常有合理性了,首先菌群间通过人类推杯换盏的亲密行为产生了交流,如果趋于和谐,那么后续的人和人之间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如果融合出现障碍,那么肠道会给大脑强烈的“不适暗示”以及“气氛不对”的警告,最终造成人类个体协同的障碍。可见儒家推崇的“正心修身”不仅仅是纯精神层面的修为,而实实在在会要求一个人端正自己的作息习惯,呵护健康的体内菌群,用一个健康向上的“菌群生态”去迎接人际协同合作的挑战。
上图为互联网大佬乌镇聚餐的照片
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系统论从整体出发来确定各部分的系统性质,从宏观到微观考察整体与部分间的相关性;而分形论则是从部分出发来确立整体的性质,沿着从微观到宏观的方向展开,系统论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依赖性,而分形论则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二者的互补构成了完整的辩证思维方法。分形几何升腾为分形论,它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广了,人们观察到了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广泛存在的分形现象,认识到了分形的普遍性。
在具体的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我们需要抱有分型和混沌理论的基本思想框架,既不能偏颇与“组织大于个体”的形式武断,也不能片面任性的照顾所谓“成员个体”的个人偏好或者自由个性。要知道每个个体仔细洞察都是一个系统,而整体组织系统从某个宏观角度又可以被看成一个个体。所以,可以说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突破“个人和集体”的传统二元论思想矛盾对立,实现思维的升维突破是实现自组织建设成长的关键前提条件。